辦公家具行業的6大發展趨勢和企業的應對之道
今年上半年,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,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辦公家具人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,很多經銷商和廠家的銷量都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。
另外整個家具市場的表現也不容樂觀,今年1—5月,全國規模以上家具制造業企業營收2361.70億元,同比下降10.5%;實現利潤總額91.90億元,同比下降7.4%。
面對數據和現實,我們誰都不可否認,辦公家具行業正迎來新一輪洗牌期。
針對行業發展現狀,本文總結出辦公家具未來發展的6大趨勢,并在第二部分給出4個關鍵要點,希望對企業如何穿越周期有所幫助。
01
辦公家具未來發展的6大趨勢
趨勢1:從行業角度看,行業邁入整合階段,競爭格局正從螞蟻市場向螞蟻與大象共存演變
辦公家具相對于已經是存量市場,同時競爭異常激烈的民用家具不同的是,它處于一個規模大、企業數量多、集中度低的“螞蟻市場”——3000億規模,10億+規模企業鳳毛麟角,30億規模已經是天花板,CR5不足3%。
以廣東中山為例,中山已經是全國較為集中的辦公家具產業集群,目前有400多家辦公家具企業,年產值150多億,平均下來一家企業只有4000萬,螞蟻企業遍地。
另一個不同于民用市場的特征是,辦公家具受到房地產影響相對較小,外加銀行、證券、學校、醫院等事業單位辦公條件不斷改善,對辦公家具的需求將持續提升。
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,目前我國辦公家具生產企業數量已進入每年6%左右的平穩增長期,且辦公家具企業數量增速高于家居行業企業數量增速。
未來5年,辦公家具銷售收入也將以年復合增長率約5%的速度奔跑,預示著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。
在新發展階段里,行業將經歷一次大規模整合,一部分“螞蟻”企業將面臨淘汰。
而那些依托品牌、服務、質量等優勢的企業將脫穎而出,進一步發展為“大象”企業,行業集中將進入上升通道,螞蟻大象將共存。
而辦公家具市場和民用市場存在共性的地方,是辦公家具也將經歷從生產到設計,從定制化再到整體空間的發展過程。
這在近兩年的家博會上已露端倪:冠美圍繞伊頓班臺開發整體空間解決方案,圣奧也早早地開發出Ai8總裁空間定制系統......
不言自喻,整體空間依托于企業的綜合實力,隨著整體空間概念的深入,會成為一部分企業再次涅槃重生的機會,也會成為覆滅一批實力弱小企業的浪潮。行業馬太效應將進一步凸顯。
趨勢2:從客戶角度看,信任關系將從關系信任走向品牌信任;價值追求將從單一性價比走向綜合配套服務體系
現階段的辦公家居行業里,除了迪歐存在較大體量C端業務外,大部分企業業務主要以工程為主,考驗的是企業的客情關系和利潤空間。
即誰跟我關系好、誰給的價格低,我就選誰。導致這種競爭形式的重要因素原因之一,是行業還未出現足夠強勢的品牌,品牌未能進入客戶的必選名單。
而在未來5-10年,這種信任關系將發生改變。
辦公家具行業已經經歷過產品競爭階段,當下正從渠道競爭逐漸過渡到品牌競爭階段。
未來企業間的競爭不是生產的競爭,也不是渠道端的競爭,而是客戶心智端的戰爭。品牌認知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。因此客戶的信任關系將從關系信任轉向品牌信任。
從客戶的價值追求來看,當下的辦公家具行業,本質上仍處于最為傳統的大批發流通時代。
注重跑量,誰要給誰,追求性價比,是典型的產品競爭。未來客戶追求的是服務和體驗,即企業的綜合配套服務體系。
辦公家具產品競爭的三個要素:品質、價格、外觀風格,帶來了辦公家具行業企業以產品特性為根本的競爭格局。
從競爭格局上看,按照產品的檔次可以分為三大陣營:從高端到中低端的變化,是產品從原創設計、產品創新,再到性價比制勝。
中低端大眾市場競爭的本質是價格的差異化,主要以迪歐、華盛、中泰為代表。
他們通過大制造優勢實現高效批量生產,從而完成更優的成本控制,再通過大流通的渠道模式實現產銷平衡,形成以性價比制勝的銷量領先。
中高端陣營以產品創新制勝。定位中高端辦公家具產品,決定了他們的采購客戶是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為主,尤其是世界500強及中國500強這類頭部企業。
代表的企業有圣奧、震旦、冠美等,科技創新、環保升級、高端定制是他們的營銷關鍵詞。
高端陣營以設計為驅動。高端辦公家具的采購企業主要來自世界500強,比如可口可樂、星巴克等等,這類客戶企業注重團隊文化與辦公室的整體氛圍。
因此,高端辦公家具的企業戰略就是設計,他們的資源全部All in 產品空間設計:原創產品空間、國際設計團隊、超級體驗空間。代表品牌如瑪祖銘立、瑪拉蒂、科爾卡諾等
趨勢3:從渠道角度看,從工程和渠道雙輪驅動,走向工程為主、渠道為輔。同時銷售渠道不斷融合,線上渠道將成為新增長點
此前中國辦公家具的核心渠道是兩條腿:渠道和工程。在國內市場,渠道是能進則進,品牌專賣店、各類合作網點應有盡有。
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,目前的終端渠道已大幅萎縮,企業為尋求突破而扎堆工程項目成了行業共識。因此渠道發展也將演變成為以工程為主,終端為輔的發展趨勢。
未來,銷售渠道也將不斷融合,企業通過傳統電商及各類采購平臺的全面進駐,盡可能地通過實現多元化流通網絡覆蓋全國企業客戶,因此線上渠道將成為新增長點。
趨勢4:從研發角度看,從抄襲轉向自主研發
目前的招投標市場,顯示出市場需求的疲軟,內卷嚴重,價格競爭激烈。一些企業不惜以出廠價參加投標,保證現金流,保證能夠“活下去”。
導致這樣結果的一個原因是辦公家具行業產品抄襲成風,缺乏有效創新。同時盲目的抄襲產生大量的SKU,導致單品訂單量少,產品庫存積壓過剩,壓縮企業利潤。
當下“80后”“90 后”已成為消費主力軍,但廠家對這個群體的需求研究不夠透徹。
盡管有一些在走原創設計師路線,或是和國外設計師合作,出現一批優秀的產品,不過與國外高端品牌相比,國內還達不到高集成度,即產品不能全部靠自己研發。
未來企業要想突破存量升級的增長瓶頸,唯有通過自主研發進行產品創新才能開辟“第二增長曲線”。
趨勢5:從產品角度來看,從產品思維轉向人本思維
辦公家具以前主要強調原材料,比如講實木、講板材、講工藝。現階段則強調設計,而以人為本會成為研發重心。
非常典型的是,人體工學日趨成熟,已經成為辦公家具的技術標配。尤其是在椅子、桌子這些跟人有直接交互的品類上有著更加深度的應用。
椅子重在強調久坐辦公人群的腰椎健康和舒適度。。
桌子主打升降功能,增加工作中站立時間的比例,解決辦公久坐的痛點。
樂歌、捷昌等是智能升降的急先鋒,在升降方面擁有完整的產品矩陣。而冠美、圣奧等眾多辦公家具大廠,旗下產品也普遍引進智能升降的模塊。
在人體工學的基礎上,一些企業也開始了新的探索。例如坐感科技的智能生物力學椅,將人體生物力學理論與座椅設計相結合,實現更科學舒適的承托效果,并能防止不自然的軀體姿勢造成健康隱患。
辦公家具的發展告訴我們,觀念、技術的創新已經發生明顯的改變。國產品牌也慢慢從早年的蹣跚學步開始轉向自主研發,未來也一定會在今天發力的賽道上健步如飛。
趨勢6:從營銷角度看,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營銷;從產品競爭走向品牌競爭
對于現階段的辦公家具行業而言,新媒體的影響力還沒有那么大,但從整個家具市場上看,國內家具電商零售規模從2016年的2220億元增長到了2022年的6562億。
這意味著依靠新媒體營銷并且實現轉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。包括像政府在內,他們也都有自己的線上采購平臺。
本質上,企業要想實現轉化,真正的利器其實是靠品牌,打的是陣地戰。
所謂的陣地戰是企業的綜合實力,即上文所講的,打造企業的綜合配套服務體系,只有這樣有實力的企業才能夠實現真正的轉化。
02
企業突圍的4個關鍵要點
第一個關鍵要點:建立標準
辦公家具行業當前階段是缺乏標準的。那么應該建立哪些標準?
①建立品牌的標準。品牌競爭的第一性原理是身份+地位。
對于辦公家具企業而言,其溝通邏輯就在于在消費者心智認知中不僅僅要塑造身份,更要塑造地位,將整個品牌的故事講圓了。
以晾衣機市場為例,在從手搖品類切換至智能品類的新風口上,好太太以“智能+晾衣機”為品類戰略,通過品牌形象全面升級、推動全面媒體化工程、打造五星終端大行動等關鍵動作,在對手率先發力的情況下,實現了“智能”品類占位,成為銷量是第二名10倍的絕對霸主。
②建立服務的標準。
辦公家具整體上是一個企業市場,不管是大工程還是小采購都是系統決策。
所以,幫助經銷商實現投標困境突破,是廠家建立服務標準的一個重要發力點。比如廠家可以為經銷商提供方便且快捷的產品供應目錄、工程投標書、設計圖、工程圖等等。
另一個發力點是經銷商要為客戶做好服務。未來客戶除了購買產品,同時也在購買服務,買的是從選品到量尺、設計、安裝、交付、售后全部過程以及結果。
而在這整個過程中比拼的是大家的效率,考驗的是深度服務、柔性管理以及內部經營的綜合能力。
③建立產品的標準。
辦公家具本質上是定制化的產品,不可能做到100%的標準化生產。那么企業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實現模塊化組裝。
比如休閑區的沙發,可根據需要組合成單人沙發、雙人或多人沙發;會議室的家具,也可以根據會議的需要進行新的搭配,以適應不同辦公場景下的個性化用戶需求。
第二個關鍵要點:打造供應鏈,尤其是未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
以美的為例,美的發展堪稱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樣本,佛山市政府的政府工作報告里也公開倡導大家要向美的學習。
早期美的的數字化其實是財務系統的數字化,后來把數字化逐步延伸到倉庫,再從倉庫延伸到供應鏈、制造端,再到渠道、終端。
最終實現了數字化的全覆蓋,形成了今天3000多億的美的,在整個白色家電領域做到了第一,幾乎沒有對手可以匹敵。
供應鏈數字化的背后是更高效率,通過整個供應鏈鏈的協同實現降本增效,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抗擊風險的能力。
今天的辦公家具企業,僅僅只是把產品做得便宜點,或者款式做得更新是不夠的。你還得升維思考,用數字化實現企業的全鏈路升級進行降維打擊。
第三關鍵要點:布局渠道市場。這包括企業的供應鏈渠道和生產基地的布局
現在大部分企業生產只集中在一個地方,而真正地要做大做強,是要把某些職能(比如組裝)劃分到辦公家具的四個集散基地里,提升企業的整體效率。
還有就是以四個集散基地為中心尋求與經銷商合作的機會。
未來具備競爭力的企業分為兩類,一類是大牌廠家。另一類是跟大品牌合作的廠家。因為他們拿到的單價會更低,效率會更高,反應也會更快。
另外,渠道布局不僅局限于國內。近年來,國內的家具企業海外設廠、海外并購的步伐加快。
隨著中美貿易戰和反傾銷稅的持久化和常態化發展,以及“一帶一路”發展方向的引導,國內辦公家具的產能開始向東南亞轉移。
尤其是越南,已經成為中國家具產能外溢的最大積聚地。
所以吳間道建議,辦公家具企業應該跟著政府走,走到一帶一路的國家中去。單純地在國內這個嚴重內卷的環境中發展,想要打贏這場硬仗是比較困難的。
第四個關鍵要點:借助資本的力量
其實就是并購或者上市。辦公家具企業純粹靠自有資金去發展,進程是緩慢的。
企業如果能夠借助資本的力量,走上資本之路,完成企業“數字化、智能化、品牌化、環?;?rdquo;的四化建設,那么企業就可以形成對競爭對手碾壓式的競爭優勢,讓對手毫無還手之力。
寫在最后
知易行難,道阻且艱!每次危機都是一個清掃市場的過程,未來有兩類企業將會在其中勝出。
一類是頭部企業,他們在“四個關鍵要點”上發力,拼規模、拼供應鏈,收割尾部企業被淘汰后留下的空間;
另一類是腰部企業,他們通過提供具有創新性的價值,拼差異化,往往能夠實現彎道超車。
而對頭部企業而言,要考慮的是怎么甩開腰部企業,取得遙遙領先,獲得主導權、標準權。
對于腰部企業而言,則要去尋找差異化的細分市場,深耕細作,取得彎道超車的機會。